近来,有不少国内熟人向我询问孩子来美国上大学或者私立高中的事。提出来的问题虽然林林总总,貌似千差万别,其实可以分门别类,本质上大同小异。因而产生一种冲动想把这些年来对于美国教育制度的所见所闻依照我个人的理解回顾一下做个简单总结。今后,如果再有朋友亲戚向我打听,我可以祭出这篇东西作为回复,以省去我重复码字的辛劳。美国的教育是个很大的话题。尽管我已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了二十多年,前后在三个不同州的高校里学习和工作,而且我的两个女儿现在已经在上高中即将准备申请大学了,按理说我对美国的中学和大学教育很有发言权。可是每每想动笔,都觉得无从下手。并非兄弟我过于谦虚谨慎,而是因为这个题目实在太大,涉及到方方面面,我怕讲不清楚。况且美国是个多样性的国家,教育制度在各州并不统一,要寥寥数语总结出个所以然,有点心余力绌。有时候很惊讶于网上的一些貌似还算严肃的文章,作者赴美探亲不过几个月光景,或者走马观花各地游览了两三个礼拜,回去后就激扬文字,洋洋洒洒说上一大套,讲述美国究竟是如何如何,得出许多令人啼笑皆非乃至瞠目结舌的结论,其实不过是盲人摸象,有误导嫌疑。每每看到这些不负责任的文章之后觉得有义务澄清诸多关于留学话题的误解。憋了很久,这次实在是忍不住,因为前来打听的朋友越来越多,所以只能是赶鸭子上架,勉强一回,尝试一下能否依据自己的第一手资料说出点道道,对于那些正在为孩子的未来焦虑的大叔和大妈们多少起到拨云见日的启发和借鉴作用。
留学的目的
读书是件苦差事,而且书本上的知识多半跟现实直接关系不大。那么,读书究竟是为了什么?以前做学生时很清楚。可是人到中年,阅历增长了以后,认知上却变得有点模糊不清。关键是过去的几十年间社会的价值取向发生了巨大变化。读书不再是寒门子弟出人头地的唯一出路或者最好出路,甚至有点被边缘化了。明清两朝六百年间的进士总数加起来才区区五万人,而现在中国每年毕业的博士就超过了这个数字。物以稀为贵,所以文凭变得不值钱,这是市场经济的贪婪和无序导致的必然结果。出国读书也是一样,当年只有最优秀的学子才能拿到奖学金赴美留学。现在因为都是自己掏钱留学,随便一个很普通的工薪阶层家庭都有能力承担孩子出国留学的费用。与此同时美国各大院校,尤其公立大学,近来为了赚钱而普遍放水。美国大学的入学通知已变成唾手可得。甚至一些很有名的学校,也变着法子揽钱,出现贱卖文凭的趋向,比如开设一年制硕士学位、网络课程、各种名目的证书等等。自然而然,洋文凭也就不值钱了。不少工薪家庭费劲心思送孩子出来念书,用心良苦,的确是想给孩子一个良好的教育机会和光明前途。但是,有可能得不偿失。放洋当然有好处,但坏处也颇多。首先,人类历史数千年积累的知识很多其实是无用的,学得太多会脱离现实,反而会阻碍一个人的正常发展和融入社会的能力。如果把出国留学的几百万元教育投资用作它图,将来即便坐拥利息,也足以让孩子免受生活的辛劳,反而能够更加容易实现美好的初衷,让他们拥有做人的尊严和自由,不必向现实低头,掌握选择的权利,做自己想做的事业。所以,生活其实很幽默,也往往不合逻辑。成功者们喜欢现身说法,却经常误导大众。因为,环顾当下,其实是性格以及家庭,决定着一个孩子的命运。扯得有点远了。让我把话题收回来,试着从正面的角度看待放洋这个时尚,去理解大叔大妈们含辛茹苦把孩子送出来留学的理由和来龙去脉。思来想去,无非是以下五点原因:
一,增长见识。人的一生,上学、就业、工作、生活、婚姻诸多阶段会面临大大小小众多的坑,关键时刻需要做出明智的选择。一不小心,就掉进坑里去,可能一辈子也爬不上来。选择不同,人生轨迹会截然不一样。决定的做出,除了天生的性格因素,见识也非常重要。而见识这个东西很微妙,只可意会不可言传。除了读万卷书,还需行万里路,以及跟不同的人交流。出国留学便是增长见识的一条捷径。
二,混圈子。圈子很重要,大家都明白。圈子决定了跟哪类人结朋交友以及婚姻家庭乃至一生的成功与幸福。譬如清华校友就结成一个圈子。谈生意拉项目,双方在餐桌上一亮清华校友的底牌,立马就有了共同语言,余下的事情好商量。我们敬爱的胡主席和习主席都是清华校友,绝非巧合。出国留学,隐约代表了某种身份。留学生们家庭出身和教育背景相仿,经历相仿,自然少不了共同语言,等将来回国后可以相互帮助提携。很多美国人把孩子送去上昂贵的私立中学或者大学,并不是为了学习具体知识,更重要的是奔着圈子而去,甘愿掏出巨额学费就是为了挤进上流精英阶级的圈子。
三,为将来移民打下基础。是啊,国内的生态环境太恶劣,如果能借留学的名义毕业后找份体面的工作移居国外,那该是理想的结果。
四,逃避国内变态的应试教育,呼吸一下国外的新鲜空气,享受几年国外的蓝天白云。
五,要面子、攀比、跟风和崇洋媚外。
说心里话,我其实并不赞同前三点,因为优秀青年随处可遇,并不一定非要出国或者上私校才能有幸结交。见识这件事情么,随口说说而已,留学一定就能比在国内上大学更能增长见识么?不管你怀不怀疑,反正我表示怀疑。至于第三点,其实是个巨大的坑,后面我还会解释为什么是个大坑的道理。我真正认可的其实只有后面两点,就是为了逃避国内变态的应试教育。或者邻居老王家的孩子都出去了,俺家孩子千万不能落后,咬咬牙也要送出去。中国博大精深的攀比文化我这里就不展开细讲了,呵呵。
常青藤和美国名校
很多人有名校情结,尤其那些当年在高考中马失前蹄、壮志未酬的家长们。那么,美国名校有哪些呢?不少人一提起美国名校,就会联想起常青藤。常青藤联盟(IvyLeague)有八所学校:哈佛、耶鲁、普林斯顿、哥伦比亚、布朗、康奈尔、达特茅斯和宾夕法尼亚大学。从地理位置上讲,它们无一例外都位于美国东北部早年十三个英属殖民地的辖区。美国大学林立,校际活动频繁。学校间按照地域、学校性质等各自结成松散的联盟,联盟成员间经常进行各类体育比赛和其它校际活动。所以,常青藤是个体育联盟,并非学术联盟。事实上,美国大学非常独立,有各自的治学思想和办学理念,学术联盟并不存在。因为常青藤八校有很高的声望、名流辈出、建校历史悠久(大都建校于十七或十八世纪美国独立战争前后一百年间),在某种程度上成了美国名校的代名词。进入常青藤学校成了众多学子孜孜以求的目标。
但是且慢,故事只讲了一半,美国名校其实远不止这八所藤校。藤校的特点是以文科著称。我指的文科包括人文、社会科学、艺术、音乐、政治、法律以及商学。藤校的理科也不赖。但是普遍来讲藤校的工科比较差,或者根本不设工程专业(康奈尔除外,它的工科比较强,因为建校稍晚)。这件事情有点奇怪,因为在中国,大凡理工科实力强悍的学校基本上排名都非常靠前,比如清华、浙大、上海交大等等。但是略知西方哲学史的都应该清楚西方从古希腊时代起学术传统就以“学以致知”而非“学以致用”著称,这就不难理解实用的工程专业(也包括一部分理科专业)事实上被藤校们冷落了,这是由历史传统造成的。
那么,理工科最强的是哪些学校呢?排在前四位的是麻省理工学院、斯坦福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和加州理工大学。注意,这四所学校没有一所是在常青藤联盟里面的。但它们也都属于美国名校。除此之外,密西根大学、伊利诺大学、佐治亚理工大学的工学院也都非常强。另外还有芝加哥大学,以经济金融方面鹤立鸡群,著称于世。每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有很大一部分都授予芝加哥大学的教授们。经济学方面,芝加哥大学的学者们自成一派,叫做“芝加哥学派”,脍炙人口,享誉世界。医学方面,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加州大学旧金山分校、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都非常强,常年排在医学类前五之列。还有,千万不能遗漏了杜克大学和西北大学,虽然学校不大,名气也不如常青藤响亮,但这两所学校各专业都很强,也属于名校之列。其它还有一些象卡内基梅隆大学、圣母大学、莱斯大学等等,算是准名校吧。
故事讲完了吗?依然没有。以上学校在大部分国人眼里就是美国名校的全部了。其实,还有一类表面上默默无闻却很奇葩的四年制私立学校通常称为文理学院(Liberal Arts College),总数有几百所,特点是小而精,一般也就千把来学生,学费昂贵,跟藤校不相上下。其中有一些文理学院也是名校,出了不少名人。究竟什么叫做“Liberal Arts”?英语考过了八级恐怕也想不出来合适的中文翻译。“自由的艺术”—这是神马东东?只好称之为“文理”了(也有人把它译为“博雅”),其实只是意译。这些文理学院的治学目标是把学生们培养成就有学识、有品味、有独立思想、有领导才能的人,而非实用的工匠们和职业者。简而言之就是贵族大学。因为贵族们衣食无忧,通常家世显赫而无需担心生计,可以整日吟诗作画、钻研治人的道理和追求一些高大上的东西。这么说来,文理学院里面,古希腊哲学、莎士比亚戏剧和拉丁文多半是必修课程,高等数学和逻辑学也很可能在必修课之列,因为这些传统学问关乎陶冶情操、提高品味和加强思考能力;但是诸如电子工程、会计、工商管理和电脑编程这些现代实用课程肯定是不开设的,因为高傲的贵族们和淑女们对一切关乎谋生的实用技能不屑一顾。文理学院的另一个特点是强调本科教学和通才教学。什么研究生教育、职业教育、博士生规模、博士后、科研经费、文章发表数量、毕业生就业比例、诺贝尔奖得主等等,这些都跟它们毫无关系。所以本质上它们的教育理念有点异类和反智。说了这么多,能否举出实际例子关于著名的文理学院?我想,举一个例子就足够了,那就是佐治亚州的Wesleyan College,其实这所文理学院在美国并不出名,但是中国近代史上有四位著名女性皆毕业于这所学校:宋庆龄、宋美龄、宋霭龄这宋氏三姐妹以及谢冰心!
公立大学vs私立大学
美国社会的一大特点就是多样性,各领域刻意避免垄断,这是它的一个基本治国思想。你看政治制度,民主党和共和党相互PK,电脑行业微软和苹果相互PK,职业篮球东区和西区PK,汽车业美国车和日本车PK,彼此相互竞争、不相上下。因为竞争促进社会繁荣。高校制度也一样,那就是公立大学和私立大学相互PK。公立大学的特点是接受州政府财政支持,照顾低收入阶层,学费分州内学费和州外学费。通常来讲,外州学生需要支付的学费是本州学生的三到四倍。这样保证了本州学生得到充分的高等教育机会。收费方面外国学生跟外州学生一视同仁。公立大学的优点是学费低廉,学校规模庞大,学科设置齐全,研究生教育完备。缺点是大教室大课堂,学生跟老师的互动关系不够紧密,课外活动不够丰富,学校一般远离大城市,坐落在鸟不生蛋的乡下大学城。而私立大学的特点恰恰相反:不接受州政府和联邦政府的财政资助因而学费昂贵,学校规模比较小,学科设置不齐全,研究生教育不如公立大学完备,小班教学,师生关系紧密,课外活动丰富,学校位置比较理想(但也有不少私学坐落在风景秀美的小地方)。
那么私立大学和公立大学哪个更好呢?不说不知道,一说吓一跳:按照普遍认可的最权威的US News美国新闻杂志排名,全美排前二十的大学清一色都是私立大学!最好的公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只排在二十名开外。平心而论,这个排名其实是很有问题的,因为光从学术水平的综合实力来看,很多公立大学由于庞大的规模、齐全的研究生学院、充足的研究经费,都要强于很多顶尖的私立大学。比如刚才提到的公立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历年共培养出了多达72位诺贝尔奖得主、13位菲尔兹奖得主和22位图灵奖得主(应该是包括了在职的和曾经工作过的教授、学者以及毕业的学生)(baike.baidu.com/view/207486.htm)。这里科普一下:菲尔兹奖是世界数学界最高奖项;图灵奖是世界计算机界最高奖项。所以从美国新闻杂志这个排名可以从侧面反映出普通美国人的价值取向了,喜欢什么和不喜欢什么,一览无遗。什么诺贝尔奖菲尔兹奖,靠边站去吧,老子就是喜欢精英教育、文科教育、小课堂和丰富的课外活动,老子就是反智,就是不喜欢动脑筋,怎么着?呵呵。美国这个国家真的很神奇,这里发生的很多奇葩事情在常人眼里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我在这里生活了二十年,对这片土地依然是雾里看花,看她千百遍也还是看不清楚,像雾像雨又像风,令人捉摸不透。
美国高中学什么
现在的出国留学有低龄化趋势,高中生的比例越来越大。目前大约有四万中国留学生在美国私立高中就读。高中生年龄还小,心智尚未成熟,且处于青春期。本来应该在父母的呵护下走过人生这段宝贵的时光培养亲情,却飘扬过海独自来到陌生的环境里学习,面临很多隐患和未知因素。另外在美国多花了四年时间,对中国的情感会有所疏远,不利于将来孩子学成回国后的发展。至于对孩子大学毕业后融入美国社会有何好处,除了语言方面比起其它留学生肯定要强一些以外,将同样面临身份和签证的尴尬境地,对于找工作其实并无太大优势。
送孩子出来读高中一个最重要的原因大概是让孩子尽早适应美国的学习生活环境,为四年后报考好大学打下基础。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往往是这样。很多人以为美国既然有这么多名校,自己努力一下,横竖能上个好大学。这么想的话,就有点天真了。首先,美国名校虽然多,但排名前二十的都是私立大学,规模普遍很小。比如理工专业最好的学校麻省理工学院本科生不到5000,斯坦福7000左右,加州理工的本科生更是只有区区1000人。相比之下,清华的本科生规模超过一万五千人。也就是说这三个学校的本科生加起来还不及清华一个学校多。这样就可以理解美国名校虽多,但入学总人数并不是很多。问题还不仅仅是这个,更重要的是美国的入学不光看申请人的学习成绩,它首先要保证美国本土学生的入学。也就是说同等条件下,肯定要优先录取本国学生。其次,名校的录取潜规则很多,远非是个公平的过程。亚裔学生因为普遍学习成绩较好,所以多数名校对于亚裔学生的录取条件相比其它族裔要苛刻很多。而且很多名校对亚裔的录取规定了具体名额。也就是说,申请名校(或者叫做“爬藤”)的过程中其实是中国人跟中国人自己竞争。
当然了,在美国高中上学,语言能力还是会有很大提高,有利于将来申请好大学,这是毋庸置疑的。问题在于,究竟能提高多少?美国高中虽然有四年,但留学头一年肯定要先适应环境,第二年第三年可以争取拼一下提升自己。第三年末就要申请大学了。所以真正能够利用起来对大学申请有帮助的也就前后两年光景。假如在中国读完高中考美国大学只能进排名100的学校,而在美国念完高中最终考上了排名30或者50的学校,这个结果没有任何意义。因为从排名来讲,只有前二十的学校才值得花费大量心血和精力去争取,30名跟100名在我眼里属于同一档次,差别不大。
美国高中主要学什么?从我的理解来看,美国高中主要是文科教育,比如文学、历史、地理、艺术、社会科学等等,理科类的课程学得偏少。化学学一年,物理学一年,你想想能学到什么?因为美国高中文理不分,而且有很多课程是选修课。从人类天性来讲自然是不喜欢枯燥动脑筋的学科,所以选课的时候多数学生下意识避开比较难学的理科类课程,而选修比较轻松有趣的人文艺术类课程。所以总的来讲,理科被严重边缘化了。数学当然是必修课,但是学得实在太浅。从教学来讲,该教的其实也都教了,问题在于平时训练太少。数学的东西,逻辑性强,需要举一反三和强化训练。平时缺乏训练,自然对基本概念就理解得很肤浅。肤浅到什么程度,我举个例子,大女高二的时候准备美国高考预考(PSAT),做模拟题时有道数学题做不出来,问我怎么做。题目是这样的:一辆卡车在海拔1000米的山顶以每秒16米的速度往坡下开,每开一百米海拔下降4米,问:t秒以后卡车海拔变成多少米。这么简单的题目居然一筹莫展,我被震惊了。她可是学校里功课全A的好学生啊。这种题目其实是考察学生对于加减乘除四则运算的理解,放在中国基本上小学三年级就该会了,充其量也不会超过小学四年级的难度,居然成了高考数学题,更加难以置信的是居然难倒了最优秀的学生。这学校里的数学究竟教了些啥?!更加可笑的是,我大女凭着她的小学三年级数学水平参加SAT预考,数学部分居然考了730的高分,满分是760。可见美国的高考数学简单到何种程度,简直令人瞠目结舌。
接着说高考的事情,美国高考有SAT和ACT两种,可以参加多次,而不是一考定终生。大部分学校都接受SAT成绩。所以这里主要谈谈SAT。SAT分三部分:阅读、写作和数学。所以英语占去了三分之二。而数学部分,有一半是所谓的应用题,说白了,数学演算本身很简单,多半只是小学程度顶多初中一年级水平,但是需要读懂一长段论述才能抽象出具体的数学问题,才能明白究竟要干什么。所以数学部分其实有一半考的依然是阅读理解。这么说来,SAT考察的学生能力六分之五是语言能力,剩下的六分之一是数学,这数学还只是小学数学,就这么滑稽。但是需要搞清楚的是申请美国大学,高考成绩只占其中一小部分,主要是看高中四年的平时成绩,还有推荐信、个人陈述、选修的大学预科课程(AP)数量,课外活动、社区服务、体育特长、面试表现,等等。想进好大学,高考拿高分是必要条件,但远非充分条件,也就是说,要进好大学高考拿高分是必须的,但拿了高分不一定就能进好大学。
当然我不是一味贬低美国的高中教育。事实上我反而极力推崇西式教育。美国高中教育的长处在于培养孩子多方面的能力,表达能力、活动能力、领导能力、动手能力、想象能力、艺术鉴赏能力、创造能力和人际交流能力,这些才是真正将来走上社会后有用的能力,受益终生。有一次我去女儿所在的高中看一场音乐剧表演,被深深震撼了,学生们的表演跟好莱坞的音乐剧绝对有一拼。这可是一所普通中学的演出啊,参加的几十位演员都是不同年级的普通学生。我惊叹于这些学生们的表演才能:歌唱、舞蹈、对白,都极其出色。要组织这样的活动,编排、音乐、舞蹈、服装、舞台布置、灯光、协调、宣传,背后需要多少工作啊,只能说叹为观止了。至于那些课堂上抽象枯燥的数理知识,比如三角函数,其实对于大多数人来讲,一辈子都用不着,那么去花费老大的精力学那些加深的内容并且机械地重复根本就是浪费时间。从这点来讲,我认为美国的高中教育对于保证孩子们身心的健康成长,基本上是成功到位的。
留学费用
留美费用知多少?留学高中的话,只能上私立高中,寄宿制私立高中一年学费加生活费大概5万到7万刀不等。或者通过中介在当地找个寄宿家庭,这样可以上普通非寄宿制的私立高中,可以省下一笔钱,大概可以省一万到两万刀左右吧。大学本科:这个情况比较复杂,通常来讲,公立大学学费相对低一些,每年两三万的样子,加上食宿杂费和生活费总共大约四到五万左右。私立大学要贵一些,学费四五万,加上食宿生活费大概总共六万至七万之间。研究生因为修的学分较少,所以相对低廉,以我目前就职的大学为例,本科生一年学费四万五,研究生只需要其一半。而且本科是上四年,硕士生两年即可毕业。也就是说,拿硕士学位的总开销只需本科学位的四分之一。所以从经济角度讲,如果光是为了混个文凭,其实国内本科毕业后过来念硕士最划算。
另外关于奖学金。我可以很负责得告诉,高中生留学和本科生留学美国,拿奖学金的可能性几乎是零。象常青藤这些名校,即便是本土学生也很难拿到奖学金,更何况外国学生。很多学校都提供助学金,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给予学费上的减免。只不过助学金只发放给本土学生,外国留学生依然没戏。所以,除非特殊情况,高中和本科留学生们不要指望能够从学校那里获得奖学金。至于研究生,自然可以有机会拿奖学金,一般来讲有助教和助研之分,这里就不展开细讲了。
专业选择
女怕嫁错郎男怕入错行,是颠扑不破的真理。可是大学里的专业林林总总让人看花了眼,如何选择?好专业都有哪些呢?其实“好专业”是个相对的概念,最好的专业当然是既符合自己兴趣爱好,又能赚钱的行业。可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多数情况下无法两全。如果撇开个人兴趣爱好不论,最好的专业自然是医学、法律和商学,美国的聪明人都去学这些专业了,因为最能赚钱。来美国的这二十年,我从最初当学生到后来当老师,遇到过自己圈子里各色各样的美国人,有些背景很了得,毕业于哈佛、斯坦福、麻省理工或者伯克利这些顶尖名校的。但是看来看去,这些人的数理基础和思维能力都无法跟我当年在清华上学时遇到过的牛人相提并论。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但更可能的原因是美国智商高的聪明人都去学医、学法律、学商了,我没有机会结识他们。那么是不是意味着中国留学生也应该选择这些专业呢?答案恰恰是否定的。本土学生趋之若鹜的专业恰恰是留学生们应该尽量避而远之的。原因很简单,因为强龙压不过地头蛇,留学生无法跟本土学生竞争。特别是对于那些一门心思打算毕业后留在美国发展的。那么美国本土学生擅长的专业都有哪些呢?除了上面提到的这三样,还包括人文学科、心理学、美术摄影和艺术类等等,总之是不需要动脑筋只需动动手或者耍耍嘴皮子的专业,这是美国学生的强项。选专业的时候尽可能避开这些。
从实用角度来讲,对于理工科类的中国留学生,最适合的当然是电脑和工程。电脑专业居首,因为各公司都需要有人维护电脑系统因而社会需求旺盛,其次是电子工程,接下来是机械工程。美国的机械工程专业涵盖的范围很广,相当于国内的机械、热能、力学、控制、汽车、航空甚至生物工程的总和,类似于“万金油”专业,但是从毕业薪酬上来讲,比不上电脑和电子工程。为什么这些是好专业,不仅因为社会需求比较大,更重要的是因为美国学生的数理基础普遍较差,而计算机和工程各专业要求学生有良好的数理基础,造成美国的本土人才在这些领域比较缺乏。留学生们正好捡漏补缺。 纯理科的专业,包括数学、物理、生物、化学,出路都不看好,都属于火坑专业,应当尽量避免。尤其是生物,从学校毕业出去的学生实在太多,有一部分是学医过程中坚持不下去淘汰后转行的,因而积压了大批的求职者包括博士和博士后。而社会上又没有那么多生物公司接纳这批人,造成恶性循环。短期内恐怕摆脱不了尴尬的处境。我无意妖魔化生物,但现实就是如此。
对于文科生,容易找工作的首推会计。因为各行各业的公司总得有人管财务吧,需要一个会计班子。所以也属于万金油专业。当然,普通会计薪酬不高,但如果干好了去考个职业会计证书去会计事务所从业,前途远大,薪酬无极限。
就业前景
前面提到过,关于留学这件事情必须树立一个观念:这年头不管是土文凭还是洋文凭都已经不值钱了,即便是名校的文凭。所以出来留学不光为了一门心思去一间好学校拿个文凭而已,而是要有长远目光为孩子将来打算。孩子顺利毕业了,拿到了文凭,是留在美国呢还是要回中国。这是毕业后即刻面临的一个非常现实而又棘手的抉择。多数家长和孩子心里的如意算盘,当然是毕业后找份工作在当地先干几年再说,且不论能否把留学投资的钱赚回来,单就攒点实践经验,将来海归以后可以凭此找份光鲜体面的工作,也不算是太高的要求吧。但问题恰恰在于,连这个貌似合情合理的愿望,也往往被无情的现实击得粉碎。关键是现在中国留学生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就业的机会越来越少。留学的本质是来送钱,就业的本质是要跟本地人抢钱。明白了其中的原委,很多疑惑就会迎刃而解。首先,多数公司都不愿意雇用外国留学生,除了语言和文化上的劣势,最重要的是涉及到身份问题以及随之而来的种种不安定因素。留学生好比临时户口,各公司当然希望雇用拥有本地户口的常住民。愿意接受留学生的通常都是小公司,干活累、薪水低。更令人绝望的是,留学生们不是想留就能留下来的。因为美国有所谓的工作签证,每个国家有大致配额,最近几年中国人每年能够获取的名额大概也就一万多个,每个财政年度开始的头几天就抢完了。而且名额的分配方式竟然是最原始的抓阄,也就是电脑随机抽签!即便你出类拔萃门门功课都是A长得眉清目秀身材姣好英语流利得听不出任何口音并且顺利在某间大公司找到了一份高薪工作,对不起,也依然要参加抓阄,中奖的比例大概是三分之一,现实就是这样冷酷无情。
目前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总数(包括高中生、大学生和研究生)去年已经超过30万,现在直奔35万而去了。我粗粗算了一下,其中本科生和研究生每年至少毕业10万人。这10万人争夺一万出头点的工作签证名额,说白了,就是中国人自己跟自己恶性竞争,绝大部分学生最终只能卷铺盖回国。这跟孩子是否毕业于名校、高中期间是否在美国就读、有没有真才实学和优不优秀说实在关系不大,所以这条道路前途叵测。其实退一步海阔天空,国内现在的发展蒸蒸日上,跟老将们当年出国的时候相比可以说是天翻地覆,我觉得让孩子直接回国发展其实也挺好,不一定非得死皮赖脸留下来找工作。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
绿卡和移民
那么,拿个绿卡怎么样?有了永久居住权,工作问题不就迎刃而解了么?但问题在于:如何拿到绿卡?如果家财万贯,可以通过投资移民(在欠发达地区投资五十到一百万美刀不等),顺理成章拿到绿卡。也就是说花钱买绿卡是一条途径。另一条途径是亲属移民,但必须是直系亲属,例如父母是美国公民。旁系亲属,理论上可行,但需要排期等队,可能需要等待十几二十年甚至更长时间。还有一条路子就是婚姻移民,大凡有点姿色、自我感觉良好的女生,可以琢磨找个白人老公,条件绿卡两年后就可以转正。但是对于大多数人(90%以上学生)来讲,没有背景办理亲属移民,也不愿意嫁给洋人,而且留学已经花去了父母多年积蓄,兜里木有钱办投资移民,那么拿绿卡的前提是必须有份像样的工作。但我前面已经提到过了,想找一份体面的工作前提是必须有绿卡。这是个悖论,程序一运行,立马进入死循环。跳出死循环有几条路子。大多数人必须先找一份不需要绿卡的工作,就是说降价贱卖,边工作边办理绿卡。那么这工作的性质就可想而知,多半是美国本地人不愿意从事的工作,而且在拿到绿卡之前不可以换工作,类似于“移民监”,苦不堪言啊。更加令人抓狂的是,即便万事俱备,有公司发善心愿意给你办绿卡,同时花高价聘请了富有经验的律师帮忙填写各类表格成功递交了绿卡申请,那也需要排队,在移民局那里排个五年七年的,不过是家常便饭。哎,第一代移民的奋斗史,要细述起来,那是一把辛酸泪。
结语
留学这件事涉及到太多太广的内容。虽然我已是花了很大的力气写下了这篇长文,依然是挂一漏万,无法面面俱到。总的来讲,不过是一家之言和一面之辞。好在,这篇东西高屋建瓴、深入浅出,多少揭示了背后的部分真相。就象迷雾里的灯塔,给航船指引了前进的方向。兄弟我是个实诚人,讲述的内容多半在课堂上和留学中介那里无法学到的。因为老师们据说都是灵魂工程师,传授的都是高大上的知识,目的要把人变得理想化。而留学中介们为了赚钱,往往把出国留学的好处吹上了天,自然也无时无刻不遗余力地传播着正能量。可惜现实往往很无奈并且很幽默。而我以上讲述的正是现实中无奈、幽默却是比较接近真实的一面。
(写于201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