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洛阳坐了六个半小时的大巴,穿越太行山脉,终于来到了太原。我喜欢坐火车或者大巴,可以看看沿路的风景地貌。飞机虽然更快,可是少了许多乐趣。郑州给我留下的印象有点乱,马路上电瓶车浩浩荡荡,公然跟机动车抢道,完全感觉不出象一个省会城市的样子。洛阳跟郑州相比则要好许多,毕竟是国际化旅游城市。而太原的建设似乎比洛阳还要更现代化一些,跟沿海城市相比也毫不逊色。太原的马路比洛阳的更宽,太原的高楼比洛阳的更高,太原的公交车比洛阳的更大。但是,太原大街上的美眉,高颜值的比例似乎有点低,明显不如郑州和洛阳。当然,各人的审美观不一样,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从出门到现在,每天都雾蒙蒙一片。郑州是这样,洛阳是这样,太原也是这样。几公里外就看不清了。是水汽么?是雾霾么?是什么其实并不重要。我看寺庙里香烟缭绕,PM2.5绝对天天爆表,那些和尚不也活得好好的,还比普通人长寿。

这次来太原,是直奔晋祠而来。这个晋祠实在了不得,是个钟灵毓秀之地,集山水、园林、历史、人文、建筑、雕塑、壁画、彩塑、祠堂、寺庙于一身,令人叹为观止。我认为秒杀迄今为止我在洛阳、郑州、开封和安阳见过的所有景点。 整个晋祠景区分晋祠博物馆和晋祠公园两部分。这个是晋祠公园的大门,公园的主体是以前的一个私家园林,现在修葺了以后供普通民众娱乐休闲之用。

这些假山和亭台楼榭一看就是现代风格,属于晋祠公园的一部分,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晋祠。

这才是晋祠真正的大门。

这个晋祠的历史太久远,久远得无从考证。当初建祠的目的,是为了祭奠晋国的奠基人叔虞。叔虞是周成王的弟弟。据说小时候成王跟叔虞玩耍,把一片桐叶剪成玉圭的样子,送给弟弟作为信物,许诺要把唐地封给弟弟。事后,成王想反悔,周公说:天子无戏言。于是,叔虞受封于唐地。这就是历史上脍炙人口的“桐叶封弟”的故事。后来,叔虞的儿子因此地是晋水之源,就把唐改为晋,就是现在的山西。晋祠里面,千年古柏随处可见,这张照片是一棵三千年树龄的古柏,是西周一朝栽种的,所以称之为“周柏”。

这棵古柏也有三千年树龄了。

晋祠里面最精彩之处是这个圣母殿,为北宋时期修建,供奉的是叔虞的母亲,也就是周成王的母亲,也就是周武王的老婆。

圣母殿的建筑形式是典型的重檐歇山顶。这从照片上可以明显辨别出来,因为两边屋顶部分垂直向上,而不像故宫太和殿那种庑殿式建筑的屋脊部分有一个平缓的过渡。中国古代的营造程式里面,庑殿顶最为高大上,为帝王建筑独有,歇山顶次之;重檐尊贵,单檐为次。王侯一级的建筑,只能用歇山顶,不可用庑殿顶,否则即是僣越,违反礼制。

这殿前的八条呲牙咧嘴的木质雕龙里面,名称有蟠龙、(虫字旁加离)龙、蛟龙,等等。 圣母殿建于北宋初年。其最大特点是古色古香,原汁原味,古朴苍劲,木柱上面的漆已完全剥落,丝毫不见近代经过了任何修葺。这块牌匾是宋仁宗所书,迄今已一千余年。

圣母殿的另一大特点在于殿前的八根金丝楠木盘龙柱。柱上的盘龙都是一节一节拼接而成,栩栩如生,呼之欲出,极富立体感。而且每条龙的形态都不尽相同。据传龙生九子,九子各不同。所以这八条龙有些有鳞有些无鳞,有些有角有些无角,有三只爪的也有四只爪的,形态各异,是宋代能工巧匠的鬼斧神工之作。

晋祠本来是祭祀唐叔虞的,北宋因为以孝立国,把叔虞的老妈抬高到无以复加的地位,不仅建了圣母殿,还把圣母殿作为了晋祠的主殿。反而把祭祀叔虞的叔虞祠挤到了一旁的偏殿,大有喧宾夺主之意。

顺便提一下,唐朝之所以国号为唐,是因为李渊李世民父子起兵晋阳,即太原。此地是古唐地,即当年叔虞受封之地。所以李氏父子对唐地情有独钟,遂立国号为“唐”。

这圣母殿前的“鱼沼飞梁”又是一个神奇之处。整个十字形石桥居然是用建房子用的梁枋结构给支起来的。照片里可以清晰可见石桥底下的木质斗拱结构。梁思成说这样的造桥方法在宋代的《营造法式》里有描述,但是从未见过。所以是一个孤例。

这是晋祠里的金人台,立有北宋年间铸造的四个铁人,真人大小,形象生动。据现代科学分析,铁人里面掺了铬和镍,因而千年不锈。所以,最早发明不锈钢的,原来是咱中国人!

叔虞祠外立的石碑。有没有注意到碑文题款里有“至元四年”的字样?至元是忽必烈的年号。

这一张照片里的是晋祠里的佛塔,叫做舍利生生塔。

从晋祠出来又来到太原的永祚寺,也就是双塔寺,是三晋名刹。里面的十三层双塔是太原的标志。从各个角度各个距离拍了几张照片作为留念。

不过,光线、相机都不够好。所以效果一般般。奇怪的是,整个寺院就我一个游客。这年头,恐怕大家都去忙着赚钱了,很少有我这般的闲情逸致。离开永祚寺,第二天又一头扎进山西博物馆逛了半天。山西是文物大省,博物馆里自然少不了宝贝。以后我专辟一辑介绍一下各大博物馆里的藏品。


(写于2015年)

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