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岁月沧桑,今年再次回去的时候,眼前竟然变成了一个大水库。青山依旧,整个村子却完完全全浸没在了水底深处不见了踪影。因为视角变迁的原因,连我父亲都记不清楚原先伊家村的位置具体在水库的哪一个方位了。望着浩淼的水库,遥想当年先辈们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艰辛以及千百年来祖辈们在这里辛勤劳作、繁衍生息,如今却被眼前这一汪清水无情地吞没,不免有些伤感。这次回来的目的,便是要祭拜祖坟。原先伊家的祖坟都在地势的低处,因为水库的修建,后来都已搬迁到了附近的高处。找到了祖坟的所在,发觉墓碑上的文字由于雨水的侵蚀已变得漫漶难辨,于是匆匆祭拜了一下,打算来年多做准备后再过来修整一番。
据说中国的姓有几千个,“伊”这个姓是小姓。说小其实也不算太小,在《百家姓》里占有一席之地,排在第239位。伊虽然是个小姓,但颇有些历史年头了,跟姜、姬、姒、嬴、姚这些从“女”字旁的姓氏一样,留有上古母系社会的痕迹。很奇怪为什么很多人把这个姓念错了,洋人不明白,时不时有人把“Yi”念成“Yai”,倒也无可厚非。但是很多同胞们把它念成了“Yin”,明明是伊拉克的“伊”字,怎么会念成了单边的“尹”呢?要说伊家出了什么名人,伊能静就是其中一个。我向人做自我介绍的时候,就经常把伊能静这位素未谋面的本家挂在嘴边,大家于是恍然大悟。当然伊能静是个冒牌的本家,因为她的继父是个日本人叫做伊能什么的,这是题外话了。
伊家名气最大的,非伊尹莫属了。稍稍了解点中国历史文化的,知道伊尹是个大人物,赫赫有名的商代国师,辅佐了包括商汤在内的五代商王,是被儒家经典反复称道的一代贤相、万世师表。孟子曾经说过天下有四大圣人:伯夷、伊尹、柳下惠和孔子。这样一位圣贤,拉他作为伊家的老祖宗,确实脸上有光。我父亲每每说起咱们伊家的祠堂有五道门,而普通人家的祠堂最多只有四道门,感到非常自豪的样子,就是因为沾了伊尹这位先人的光了。从古到今,人们历来喜欢拉个显贵的名人当祖宗,以求门面光鲜,原本无可厚非。刘备谎称自己是汉武帝时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无非是为了给自己脸上贴金,以示血脉的正统。据传刘胜有一百多个儿子,号称是他的后代,确实无据可查,容易蒙混过关。不过伊是个小姓,不象刘啊王啊李啊这些大姓有很多支脉。把伊尹的名字捧上牌位拉大旗作虎皮,我私下里认为不算太过分。
只是,就算伊尹果真是伊家的老祖宗,伊尹这个人的生平事迹其实很不靠谱。因为历史上,儒家以造神出名,儒生们个个都是造神高手。司马迁本人就是个儒生,所以沿袭了儒家的说法,把伊尹吹得神乎其神,照《史记》的说法,商汤的孙子太甲因为昏庸无能,伊尹不得已把太甲囚禁起来,自己代理政事。三年后,太甲悔过自新,伊尹就决定还政于太甲。而太甲复位后,励精图治,在伊尹的辅佐下成为一代明君。这听起来有点像好莱坞式的动人故事,不过真实性委实让人怀疑。
西晋时,从一个古墓里出土了一批秦始皇焚书坑儒前的古书,当时的学者把它整理出来汇编成《竹书纪年》,里面有一些惊世骇俗的颠覆性说法。伊尹的事迹就是其中之一。按这本书里的说法,伊尹放逐太甲后自立为王,后来太甲卧薪尝胆,三年后卷土重来杀掉了篡位的伊尹。果真如此的话,伊尹就成了一个犯上作乱的乱臣贼子。这个故事让人耳目一新,从逻辑上来讲似乎更加合情合理。纵观中国历史,从古到今都是血腥的宫廷政变史,哪有什么温情脉脉的童话故事。儒生们为了宣扬他们的治世理念,把三代捧上了天,硬生生得造出了一批圣人。围绕着这批圣人,又造出一批亚圣来,编造出君臣一心,天下太平的和谐景象。《竹书纪年》成书于儒家一统天下之前,其中的记叙虽然很血腥暴力,但理应更加真实可靠,接近事实一些。
所以说,历史不过是一个任人打扮的小姑娘,此话不假。我们小时候学历史,以为教科书书上说的都是铁板钉钉的事实,长大以后才发现其中至少有一半都不过是一面之辞罢了,谈不上什么真实性。倘若XXX跟儒家一样统治中国两千年,这历史一定会面目全非。总而言之,把伊尹当做伊家的先祖,恐怕是辱没了伊家的名声。这里面的可能性我认为至少有百分之六十。
(写于2014年)